第7章 后记:能做河伯也不错
易中天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7章 后记:能做河伯也不错,易中天中华史:百家争鸣,易中天,努努书坊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秋天一到,雨就来了。
大小川流的秋水汇入黄河,黄河变得非常宽阔。站在岸边和沙洲隔水相望,已分不清对面的牲口是牛是马。
黄河之神欣然自喜,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己。
志得意满的黄河伯决定去拜访北海之神。可是,当他顺着河流来到北海,东面而视时,却发现北海之水浩渺无边,远远望去,不见际涯。
黄河伯望洋兴叹。
他对北海若说,今天如果没到您的门口,我将会永远被得道之人嘲笑呀![1]
我读先秦诸子时,也正是这种感觉。
的确,诸子的思想就像那北海之水,浩渺无边,不见际涯。何况北海若还告诉黄河伯,四海之于天地,不过大泽一孔;中国之于四海,不过太仓一粟。那么,我会不会也“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”?
极有可能。
很小的时候就读诸子书。最早吸引我的,是那些成语故事,比如孟子讲的杯水车薪,庄子讲的朝三暮四,韩非讲的守株待兔、老马识途和郑人买履。
后来,就开始背诵书中的一些名言警句,比如《论语》中的“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”,孟子的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,庄子的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”,荀子的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”等等。[2]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